· 会员中心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您现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PT游戏厅  > 教育科研 > 课题研究 > 正文 今天是: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近五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分析及…
关于提高课堂提问效率的若干思考
妙手点睛化素材
尖锐的灵魂,无处可逃——解读《纪…
罗素惩罚教育思想启示
精研课堂  备战二模
高效课堂  教研相长
堰桥高级中学历史组举行教研示范活…
必修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修三《民主集中制:我国人代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复习教学           ★★★
必修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修三《民主集中制:我国人代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复习教学
作者:徐福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1 10:04:04

基础· 综合·方法

——必修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修三《民主集中制:我国人代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复习教学

 

18luck新利PT游戏厅   徐福亮

 

【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让学生重温必修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选修三《民主集中制:人代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如下知识: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和职责、民主集中制(含义、表现、原因、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含义、内容、原因、要求)等。通过复习,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主观性试题,提升综合能力。通过复习,梳理和强化解答主观性试题的方法和技巧,实现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有机统一。

【复习准备】

复习课前,布置给学生三道关于人大、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观性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作答,教师通过批阅学生答题,明确学生错误所在,发现知识疏漏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复习程序】

导入:同学们,请拿出课后练习,先看一下得分情况。请思考一下,这些试题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哪些?(学生说,教师在屏幕上出示本课复习知识的内容结构)

一、考点回顾及高考情况分析

1. 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职权(2014江苏单科,T14)(2013天津文综,T13)(2015山东文综,T42-1)(2014课标2T38-2)(2011课标,T38-1

2. 人大代表的产生和职责(2011课标,T38-1)(2013课标2T38-2

3. 民主集中制的含义、表现、原因、要求(2013山东文综,T38-1

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内容、原因、要求(2013安徽文综,T6)(2011山东文综,T36

二、知识点解读(略)

三、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和职责

例题引路

例题1、(2015,山东卷)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1月至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等8部法律草案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这期间,共有19512人次在网上提出62315条意见,对草案的修改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不论是法律草案初审稿还是二审稿,都要向公众广泛征求意见,使公众有更多机会发表看法。

根据材料,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合理性。

教学展开

环节一:学生展示——教师在黑板上列举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问题(略)

环节二: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纠错(略)

环节三:教师点拨——出示参考答案,反思解题收获(详细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渠道参与民主决策;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有助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或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有利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推动依法治国。

基本收获

综合1本题综合运用了国家性质、人大、公民等知识。

方法1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解题技巧,联系材料,分解设问,化大为小。一般情况下,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作答。当然,有一点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需要同时回答三个问题,应视具体题目而定主要回答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本题主要说明依据(合理性)——是说(做)这件事的政治学的理论根据。

 

第二部分:民主集中制的含义、表现、原因、要求

【例题引路】

例题2、辩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唯一有效形式。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只要充分发扬民主,就能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挥民主集中制的作用。请评析。

【教学展开】

环节一:学生展示——教师在黑板上列举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问题(略)

环节二:合作探究——学生前后组成合作小组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合作式探究(略)

环节三:教师点拨——解题收获(详细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能够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适合我国国情。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的最好形式。但不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唯一形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这些也都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效形式。

实行民主集中制是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必然要求,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要充分发扬民主;集中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和保障,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正确认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把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坚持民主集中制还必须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必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基本收获】

综合2本题综合运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要求、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等知识。

方法2解答“补充类”辨析题的基本要求是:论证正确点,分析错误点,澄清模糊点,补充不全点。具体步骤有三个:

1)确定辨析点。认真阅读题目,划分题目的层次,找出辨析点,然后分别对各个层次进行分析判断。

2)展开讨论点。如该命题是不正确的,但是其隐含的前提可能是正确的;改命题在现象上有合理性;改命题不全面或走向极端,但是在某一方面还有正确的成分。

3)补充遗漏点。如未揭示出本质的联系,关系表述不全面,关系的成立缺少缺少必然性或条件性等,针对辨析题的这些不足进行补充和完善,提出正确的观点或结论。

 

第三部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内容、原因、要求

【例题引路】

例题3、(2015苏锡常镇调研二,36B

材料一  近年来,在西方学术界兴起了一股对西方和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进行反思的浪潮。其中,美国学者费朗西斯·福山提出的一些新学术观点引起了很多关注。他发表文章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应对金融危机,是基于中国独特的政治治理能力,能够迅速地做出重大、复杂的决策,并有效的实施决策。相比而言,美国却不能具有快速、高效应对危机的治理能力。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提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中美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中美两国的权力运行机制。

2)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自信

3)为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我国应怎样巩固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自信

4)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角度,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自信这一主体,谈谈你的看法。

5)运用相关哲学知识,分析说明为何中美两国的权力运行机制有所不同。

【教学展开】

环节一:学生展示——教师在黑板上列举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问题(略)

环节二: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纠错(略)

环节三:教师点拨——出示参考答案,反思解题收获(详细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

1美国的政体是三权分立制。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议会、政府和法院行使,同时又相互制约,保持权力均衡。这必然导致三大权力机关之间互相扯皮、掣肘,降低效率。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能确保国家权力协调高效运行,既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又避免权力过于分散、互相消耗牵制而导致低效率。

2人民代表大会制已经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民主集中,优势明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它既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又有利于国家的集中管理;既有利于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又避免权力过分分散导致低效率。人民代表大会制适合中国的国情。它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的土壤,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和国家富强的伟大实践。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正确认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必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必须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

4)主要内容即问题二与问题三的综合。(略)

5)运用的原理主要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矛盾的特殊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略)

基本收获

综合3第一小问运用的知识主要是美国三权分立制的运行特征及弊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主要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第二小问运用的知识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然性和优越性、民主集中制的优越性等,回答了“为什么”的问题。第三小问则运用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要求”等知识,回答了“怎么做”的问题。

方法3“原因类”试题在答题过程中,既要分清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往往得分也大打折扣。

方法4“措施类”试题的设问一般都指定了特定的行为主体,如党、国家、政府、某个职能部门、公民、企业、消费者等,有的没有指定行为主体,需要学生根据试题内容确定。这类试题大多属于开放型试题,要求学生开阔思路,提出可行的、具有针对性的办法或措施。

方法5:“认识、评价类”试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此类试题一般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角度加以分析。当然,并不是所有“认识类”设问都要分成四个问题,有的可能只有其中的三个甚至两个,在答题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文章录入:蔡永军    责任编辑:蔡永军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无锡市堰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