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中心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您现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PT游戏厅  > 学科资源 > 历史 > 教案 > 正文 今天是: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           
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
作者:沈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0-8 14:48:21

《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 教学设计  

                                 无锡市堰桥中学   沈亮  

一、教材分析  

      《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是新版教材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课的内容。本单元讲述中国近现代以来在衣食住行、社会习俗和交通、通讯工具的变迁历史。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从全单元三课内容看,这三课内容相对而言都是相互独立的,但三课内容之间却有一个共同点,便是都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思想文化解放的历程。而本课内容又最为直接体现这些变化的历程,从而为下面的课程学习奠定基础。从这个意义上看,它起了引领全局的作用。而社会生活的变化也是由于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变革和思想的解放而引起,故它又成为必修一政治史,必修二经济史和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三者相互联系的一个有效载体。由此本单元内容也是近年来高考的一个热点话题,所以本课内容在整个高中阶段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地位非常突出,需要重点学习。通过学习,来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故依据课标和考纲,我把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史实列为教学重点,而把变迁的原因列为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内容通过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来揭示其背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发展演变,这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知识整合能力,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特点看,尚有一定难度。由此为了能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本人决定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案例学习法”。一方面由老师课堂上讨论学习;另一方面由学生探究学习完成。通过多提供图片、史料,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自己“学”起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18luck娱乐城 资料和教师讲述,帮助学生了解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旗袍、唐装等服饰出现的背景及其历史内涵,分析中国近代以来服装变迁的规律和原因,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研读关于中国服装变迁的18luck娱乐城 材料,初步掌握史料研习的方法;研习中国近代以来服装的变迁史,学会与古人,今人和未来对话的角度和途径,初步掌握多角度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与学生一起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历史、提升认识;只有在不断改革开放、吸收外来文明的同时,深入挖掘本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本着“开放自信,不断创新”的态度,中国人才能真正实现在物质生活与习俗等方面质的飞跃。  

   

四、重点难点分析  

1.基于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将本课的重点定为: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史实      

2.基于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将本课的难点点定为: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原因  

      

五、教学流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步骤一:(屏幕上展现学生去南京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山陵考察的照片,分别是在中山陵祭堂中和墓室中的 孙中山 先生雕像)  

问题:为什么两个孙中山雕像的穿着是不一样的?   

          

                                      

    

   

   

   

   

   

   

   

   


坐像是穿的长袍马褂                      躺像是穿的中山装  

步骤二:展现课标要求,教师指出今天学习采用“案例学习法”,只探究“服装”一个问题,其他问题由学生课后按照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自学。  

(设计意图:1.以学生活动时拍摄的照片以及研究的课题作为情景导入,通过问题的设置,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教师的解释,使得学生认识到,服饰的变化和政治的变革,经济的发展及思想的解放是紧密结合起来的。  

2.通过范例教学法,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解决了学习内容多而课时有限的矛盾。  

   

(二)、教学过程:  

1、近代服饰的变迁  

步骤一:(屏幕上展现有关“留美幼童”两张照片  

        

    

文本框:     

   

   

   

   

   

   

   


出国前少年时身穿长袍马褂              在美国耶鲁大学身穿西服  

问题1同学们,通过第一张照片,大家能够从中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呢?  

     问题2同学们再看第二张照片,想一下,为什么国人在19世纪后期开始身穿西服了呢?  

    问题3如果长袍马褂是属于我们中国的传统服饰,那西服应该属于什么?  

(设计意图:1.通过第一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结合古代文化习俗,来认识到长袍马褂不仅是中国传统服饰,还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有利于学生巩固旧知识,联系新的知识。  

2.通过第二问题设置,让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进行分析突破,进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运用。  

3.通过图片,让学生分析,抓住深层次的东西,从而培养学学生实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  

   

步骤二:  

问题4同学们,到19世纪末,当时许多国人都主张国人穿西服,那么大家思考下当时的部分有识之士为什么非要主张中国人穿西服这一舶来品呢?  

(让学生思考的同时,在多媒体上展现 康有为 先生的一段说,老师引导:我们或许能 从康有为 先生的话语中找出相关的答案)  

展现材料: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易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问题5同学们,通过对 康有为 先生的这一段材料的分析,大家思考一下两个问题:康有为的主张是什么?他认为这样做有哪些理由?  

(设计意图:对于这么一个问题,老师没有直接告之答案,而是展现相关文言材料,让学生通过材料分析,从而来培养他们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进而让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待学生回答上述问题之后,老师指出和康有为一起进行维新变法的还有谭嗣同,紧接着展现谭嗣同的照片,同时也展现穿长袍马褂乡绅的照片。  

        文本框:

    

   

   

   

   

   

   

   

   

   


问题6同学们,大家通过两幅图片的对比,思考一下谭嗣同的穿着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学生回答:谭嗣同穿着不伦不类)  

问题7同学们,从谭嗣同的服饰上,我们可以揭示出这样一个实质,那便是是我们的服饰还没有创新,没有将我们民族元素融入到西方的服饰中,或者没有将西方的元素融入到我们的服饰中。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时候国人的服装才真正实现了创新呢?  

(设计意图:1.对于第六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照片来对当时不同服饰进行对比,这一问题对学生来讲有一定吸引力,使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激发出来。通过教师的引导,也进一步指出,当时我们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服饰,而且在思想、政治等方面也没有自己的创新。和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也为学习下一部分内容埋下伏笔,起到了一个过渡的作用。  

2.教师通过詹天佑着“长袍马褂”与“西服”的照片来创设情境,以康有为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史料研习,目的在于让学生感悟中国近代以来服装变迁中的历史内涵。以此实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体验——探究——感悟”的学习过程。  

   

步骤三:    

(教师紧接着上面的问题进行回答,指出要回答这一问题还要看 孙中山 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  

(多媒体展现材料,教师指出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更是一场社会革命,推动了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和革新社交礼仪,同时展现这三方面的照片)  

          

    

    

    

   

   

   

   

   

   

   

   


        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             革新社交礼仪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展示,使得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让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不仅推动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更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问题8同学们,辛亥革命“移风易俗”之后,在服饰上,中山装也乘势而起,成为中华民国的常用礼服。中山装主要是由 孙中山 先生亲自设计,而且在设计之中, 孙中山 先生还融入了其治国的特殊含义,大家通过观看中山装,知道有哪些特殊的政治含义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让学生去思考中山装的政治含义,学生没有想到一款服饰还有一定的政治含义,从而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一问题有较大难度,学生是不可能回答出来,由老师在屏幕上展现出相关答案。以此来更好的来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治国思想。  

问题9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中山装的政治含义,通过这些政治含义,结合 孙中山 先生的思想,大家思考一下,从中可以体现 孙中山 先生的哪些治国理念呢?  

问题10同学们,大家再进一步思考:长袍马褂是传统服饰,西服是舶来品,那中山装又属于什么呢?  

(设计意图:在学生进行思考的同时,教师对部分政治含义进行相关解释,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回答。以此来让学生从当时的大时代背景出发,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的救国思想不仅仅再照搬西方,而开始把西方的民主思想同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进而指出救国思想上有创新,同样,反映在服饰上,中山装也是一种创新。  

老师重点分析中山装政治含义和孙中山的治国思想,从中指出近代中国的救国之路便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把西方的思想不断中国化的一个过程,在中西的融合中最终实现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  

(多媒体屏幕展现近代以来三种主要服饰的变迁)  

          

    

    

    

   

   

   


                                                                                  

   

   

   

    长袍马褂(传统)           西服(舶来品)      中山装(创新)  

问题11同学们,通过近代三种服饰的发展变迁,大家透过这一历史进程,能够看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  

    教师通过引导,启发学生回答这一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求民主、求文明的过程)  

(设计意图:在“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通过精选能反映时代特征的典型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来创设历史情境,并设计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问题,以“问题”作为驱动、推动教学过程的因素,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分析,使学生感悟到中国近代以来服装从“传统——舶来品——创新”的变迁特点以及变迁中的历史内涵——“求民主、求文明”。  

问题12同学们,我们在看完了近代三种服饰变迁后,可以发现,这些服饰主要是男式的,而在近代中国还有一种女士的服饰,它也是中西融合的产物,那便是旗袍。展现改良后的旗袍。之后让学生思考:从中山装和旗袍上,可以看出近代服饰有什么特征?  

教师通过引导后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点出:无论是中山装还是旗袍,都体现了东方和西方较好的融合,特别是旗袍,体现了 东方 女士那一种典雅的韵味,即使现在,旗袍仍然是体现国人最好的礼服。但是,同学们,旗袍曾经有一段时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消失过,为了了解这一段历史,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新中国建立后服饰的变迁历史。  

(设计意图:通过对旗袍的展示,一方面和中山装进行对比,点出近代中国服饰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巧妙地点出旗袍在新中国某一时期的缺位,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同时又为讲授下一部分现代服饰的变迁做了一个很好的过渡。  

2、现代服饰的变迁  

步骤一:  

(屏幕展现两18luck娱乐城 片:第一组为五十年代流行的列宁装照片和布拉基照片;第二组为六七十年代流行的绿军装。)  

        

    

    

   

   

   

   

   

   

   


               布拉基                              绿军装  

问题1同学们,大家看了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后服饰的变迁,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列宁装、布拉基和绿军装在五十年代和六七十年代成为流行的服饰呢?  

(学生结合书本和所学知识,在老师的引导下及多媒体展现的照片下回答问题)  

            

    

    

    

   

   

   

   

   


   

        中苏签订同盟条约     计划经济时代的布票   王光美穿旗袍批斗  

(设计意图:1.让学生通过图片直观感受五六十年代服饰的变迁,设置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及多媒体照片的展示,让学生从政治(外交)、经济和思想方面进行考虑,从而把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2.把展现原因的图片融入到历史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加深印象,另一方面结合照片,加深了学生对当时一个历史环境的认识。  

步骤二:  

(学生回答上一个问题之后,教师指出现在我们在座同学的服饰已经告别单调朴素的服装,体现了五颜六色的丰富多彩,思考:原因何在?)  

    文本框:      (屏幕展现改革开放后服饰的丰富多彩)  

        

    

    

   

   

   

   

   

   

   


现代服饰                夹克和休闲装             唐装  

问题2同学们,面对这么多丰富多彩的服饰,大家更喜欢哪一种服饰呢?说明理由。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本人更喜欢唐装,并说明理由。)  

步骤三:  

(展现新中国以来不同时期服饰变迁的图片)  

          

    

    

    

   

   

   


                                                      

   

   

   

   

         列宁装                    绿军装                     唐装  

问题3同学们,新中国以来,我们的服饰变迁有列宁装到绿军装,再到唐装,服饰经历了由简单朴素到丰富多彩,由多元吸收到影响世界,那么,大家透过这一时期服饰的演变过程,大家思考一下,能够看出中国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呢?  

(老师引导后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老师将自己的照片融入课程资源中,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体会了新中国以来服饰从朴素单调到丰富多彩,从多元吸收到影响世界的巨大变化。感悟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中国近代化以来服饰不断演变的根本原因;社会文明的进步则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近代以来服装的演变进程。  

步骤四:  

问题4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一节课回顾了我们中国近代以来服饰变迁的一个历程,那么大家结合刚才所看,所讲的内容,思考一下,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回答;之 后 老师再进行解释总结,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其次在分析过程中,重点分析“服饰变迁”的原因。通过学生的回答,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述,提高他们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其实在将变迁的过程中,已经融入了变迁的原因,最后让学生再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三)课堂小结:  

近代以来服饰的变迁发展历史,不仅仅是人们服饰穿着的变化,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追求近代化,追求民主富强,追求与世界文明相融合的一个过程。进而体现了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变革和思想的解放历程。  

(设计意图:知识总结,再次点出本课的重点所在。  

   

   

   

   

   

六:巩固练习  

课后作业:探究填空:  

 

   

近代

   

现代

   

规律

   

社会原因

鸦片  

战争后

辛亥  

革命后

50年代  

70年代

改革  

开放后  

   

   

   

   

   

 

   

   

   

   

   

   

   

   

社会  

风俗

   

   

   

   

(设计意图:教师“范例教学”方式在学生课后研究性学习中的具体指导,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掌握的重视。  

   

   

   

   

   

   

   

   

   

七、附板书设计:  

   

                                                               长袍马褂(传统)  

                                          

   

             近代社会   西   (舶来品)        趋势:求文明、求民主  

       


  

                  中山装   (创新)         近代服饰特征:中西合璧、  

              (旗袍)                               不土不洋  

     

               列宁装         朴素单调  多元吸收  

                    

          现代社会  绿军装                            趋势:求发展  

                                                              求富强  

                    

                    (西服、休闲服) 丰富多彩  影响世界  

        

                  外因:西学东渐  

             原因          经济发展  

                    

                 内因    政治变革  

   

                         思想解放  

   

文章录入:周玉梅    责任编辑:徐宪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无锡市堰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