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中心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您现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PT游戏厅  > 学科资源 > 数学 > 论文 > 正文 今天是: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新课改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新课改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作者:高三备课…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0-24 19:36:47

新课改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无锡市堰桥中学   高三备课组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是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的指导下,在对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数学课程标准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在调查了社会需要,并认真分析了国内高中数学课程实施现状以及高中生的学习心理,听取了数学界、教育界和数学教育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订的.它根据时代的要求,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了新的设计,在保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同时,力求改变数学课程及其实施过程中的某些“繁、难、偏、旧”的状况.它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阅读、交流、创新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同时,对评价机制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建议。据此,笔者对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活动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和意见。

1、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一切以高考为中心”。高考要考的就是要教的,高考不考的可以不教,高考的重点就是教学的重点,整个高三学年就是对高中内容的复习,是解题、解题、再解题的过程。“双基教学”的落实不到位,学生课业负担太重,“题海战术”盛行,数学教学异化为“解题教学”。

1)教师在课堂上“讳”讲。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数学教学很忌讳教师的“讲”,如今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不少教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数学教学的一个原则。笔者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上课该讲的不敢讲,本来老师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似乎都较着劲比谁更“少言寡语”,因为他们知道,讲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从学习方式看,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接受学习,一种是发现学习,无论是发现学习,还是接受学习,都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学习方式。一般来讲,假如要学习的概念、法则、结论等学生能够去发现的,就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发现学习或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假如学习内容没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则可以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能有的教师会说,在接受学习中学生是否轻易地被动学习?而在发现学习中学生更能够主动学习。事实上,设计得很好的接受学习同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相反,假如在发现学习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或活动的组织等不恰当的话,也可能会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另外,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在一节课中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更多的情况是两者交替进行,在接受中有发现的成分,在发现中也有接受的成分。

2)教学只求“表面热闹”。

 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所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数学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不仅要行动参与,而且要思维参与,这才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3)课堂讨论探究流于形式。

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理念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忽视对学生数学技能的练习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只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

4)过于追求数学教学的情境化。

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轻易把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但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数学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似乎课堂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往往因为被教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刚开始,学生觉得很新鲜,可时间一长,学生们也就习以为常,情境也就失去了新异性,根本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体现教材的基本思路,不能完全抛开教材。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等,不要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数学味”,更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

5)过于追求数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与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教师在使用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现在,似乎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为此,上课教师不惜花费一周甚至数周的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理想,有的课件不过是课本搬家,只是起到了替代小黑板的作用;有的教师把界面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适得其反,学生的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忘记了听教师讲课,更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该把握的知识;有的教师为了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而砍掉了本该由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使学生成了观众;有的教师因为有了多媒体,干脆不再写板书,一节课下来,听课者大饱眼福,可黑板上“干干净净”;有的教师因为计算机操作不熟练,造成只好在旁边配个“助教”的结果;有的课件因为制作粗糙,链接不好,弄得讲课教师手足无措,致使课件只能成为一种点缀,甚至成为累赘。

2、教学建议

1)立足“双基”,培养能力。

 我国的数学教学以双基教学为主要特征,也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从调查问卷与教师访谈的反馈来看,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仍不容乐观。日常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论具有什么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多么适当的教学方法,如果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而仅仅只是花里胡哨,热热闹闹,则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是没有意义的。数学课堂必须立足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形成,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建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立足于数学的主体知识,形成13种技能,培养6大能力。

重点掌握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内容:函数、数列、不等式、三角、直线与直线的关系、直线与平面的关系、平面与平面的关系、角与距离、三视图、平面向量、空间向量(理)、直线与圆、线性规划、直线与圆锥曲线、概率与计数原理、导数。

突出新课程高考新增的内容:算法初步、幂函数、函数零点、三视图、茎叶图、几何概型、推理与证明、不等式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注重培养学生形成13种技能:函数图象的变换技能,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判断技能,数列求和、求通项技能,三角函数中角的配凑及三角式的恒等变形技能,平面向量的运算及应用技能,恒成立不等式中参数范围的确定技能,空间角的处理技能,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问题的探究技能,概率运算技能,可导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以及单峰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判断技能,合情推理技能,数据处理与信息处理技能,心算与估算技能。

注重培养学生形成6大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用问题求解能力。

2)贯彻数学思想,渗透人文精神。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无论持有何种数学观、教育观,都应以形成4种数学思想来统领日常教学。这四种数学思想是: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转化思想。数学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学科,强化数学思想的考查,是考查学生潜能的有效途径,数学思想蕴涵于数学基础知识之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以揭示和提炼,其实对一个学生而言,有无数学思想作解题指导,对其能否顺利完成题目是至关重要的。

在日常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注重贯彻以上四种数学思想的同时还要注重渗透数学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体会数学在创造、发明中的应用价值。有一位数学家曾说过:“数学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绝不亚于语言、艺术和宗教,今天数学正对科学和社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笔者认为,这种影响绝对不只是数学作为工具科学,还因为数学中处处充满理性的人文精神。

   

文章录入:李静    责任编辑:徐宪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无锡市堰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