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中心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您现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PT游戏厅  > 学科资源 > 历史 > 论文 > 正文 今天是: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还原历史知识的连贯整体性
对高中历史课程的几点思考
对分封制情境教学的探讨
普通中学学生历史学习困难成因及对…
合作式探究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
不要漠视历史试卷的创新
心系学生  创有效课堂
对历史情境导入方式的几点思量
浅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合作探究的有…
[18luck娱乐城 ]促“动”学习,减负增效           
促“动”学习,减负增效
作者:徐先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9-25 16:35:12

促“动”学生,减负增效  

———提高历史习题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无锡市堰桥中学  徐宪新    

   

【摘要】本文结合历史习题讲评课所遇困境,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提出了通过促动学生,来打造高效历史课堂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 促动学生   教学效果

   

一、问题与困惑  

在历史教学中,总免不了习题讲评课。特别到了高三,习题讲评课就更多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习题讲评课的教学成效如何,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三复习的质量。作为一名从教十多年的历史教师,在习题讲评中也遇到了困惑与无奈:信奉“只有教师跳入题海,才能帮助学生跳出题海”,于是老师拼命钻研题目,把历年高考真题置于案头,时时钻研,经常琢磨;也曾通过剪刀加浆糊,把针对性较强的题目交给学生练习,做到精心选题;在讲评试卷时,老师总是事先统计每道题的正确率,甚至设计好表格,统计每位学生每道题的得分情况,从而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个学生相应的薄弱点在哪儿(知识点、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再去精讲习题……总之,凡是能提高课堂成效,帮助学生掌握相关习题的招数,我都在努力着。遗憾的是,虽然有老师的辛勤投入,结果却不免令人失望:一边是讲的口干舌燥、全身投入的老师,一边总有些同学听得恹恹欲睡、哈欠连天;明明是老师多次强调的知识点、注意点,可还有很多同学出错;刚刚做过的习题而且讲评过,过段时间甚至是一模一样的题目,很多同学还做错,令人寒心的是,很多居然错的和以前一模一样。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上有质的飞跃,他(她)们的入学成绩在我所在的惠山区四所高中是最低的。也不能寄希望于加班加点,利用双休日或晚上时间死灌硬输,江苏省教育厅的“五严”规定早已关上了这道门。  

   

二、理论与思考  

  如何突破历史习题讲评课的教学瓶颈,实现有效教学?记得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说过:“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是啊,学生就是这样的学生,不可能个个聪明自觉,时间也只能立足有限的课堂。看来我们只有在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勤思考,寻突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  

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1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  

见下表:  

   

                                        

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两周之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从5%——90%不等。  

用耳朵听讲授,知识保留5%用眼去阅读,知识保留10%视听结合,知识保留20%用演示的办法,知识保留30%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练习操作实践,知识保留75%向别人讲授相互教,快速使用,知识保留90%   

看来,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教学方式,从而推动学生转变学习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要相互讨论,如在班级组织小老师,开展同学辅导同学等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同学们在参与中掌握了知识,生成了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三、实践与突破  

(一)小组讨论,达成同伴互动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现在想来,之所以出现习题讲评课上老师讲的起劲,学生听得无聊的尴尬境况,一个重要原因是授课教师组织的学习模式是孤立的,人为割裂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现在习题讲评课上,我公布正确答案后,先不急于讲评试卷,而让同学们先将做错的题目相互探讨一下。这样做,第一,能促进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之风,从而创设学生与学生交往的平台,完成体验与他人分享经验和成果的快乐,体会与同伴探究问题和困难的过程。我们知道,『2』新课程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为己任,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即新课程以整体主义的观点出发,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在交往中互动,摒弃为了达到某种效果的“假讨论”,其意义已经不再局限学生个体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而应该是提高我们学生群体作为“整体的人”素养的过程。第二,促进同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同一组中,肯定会有同学历史基础比较好点,也有同学的基础知识相对欠缺一点。通过小组讨论的平台设置,可以促使两类学生都有提升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即基础好的同学不仅要自己做对题,还要能讲解给同学听,当好“小老师”,这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这些同学必须理清思路,从而加强了对这些题目的理解,尝试“俯视”题目。而基础较差的同学,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得到了来自同伴的点拨,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第三,通过小组讨论,也能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这是因为传统的习题讲评课,是基于对全班学生基础上进行的,这种授课讲解方式,虽然用时较少,老师根据事先对习题得分情况的统计,确定整张试卷的讲解要点,作出合理的取舍。但是对于同学个体而言,其针对性不强的弊端明显。往往老师讲的题目,可能部分同学已经掌握,所以他们听课的关注度就降低了。而一些学生没有弄懂的题目,老师又偏偏没有讲解,课后,我们的学生很少会去主动钻研,想请教老师,又觉得不好意思,就这样不了了之。结果造成了相应知识和能力的盲点。通过小组讨论,让同学们4-6人为单位,以面对面的平等姿态出现,少了些师生课堂问答的拘谨,多了份有疑必问、有疑必究的随意。这样,能很大程度上释放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组长负责,形成生生触动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了“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其中他的平行教育影响指出“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而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影响”。看来平行教育的核心就是通过集体这么一个环境,激发所有集体成员参与教育的热情,从而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在教学上,同样可以运用“平行教育”原理。我把全班同学按照座位的分布,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根据同学们的意愿、平时历史学习的状况,确立一名小组长。小组长总的职责就是要督促好组内成员历史学习的热情,平时做好个别帮教工作。具体职责是:1、组织好每次的小组讨论2、收集组内同学试卷上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研究,查出错误原因3、尝试组内错误率较高题目正确答案的阐释工作4、督促组内同学历史作业本、笔记本和纠错本的质量提高,并负责批阅组内同学的历史默写本。利用在同学中设置学习小组,确立组长负责制的办法,笔者希望利用学生来促动学生。因为很多学生都会有“要面子”的想法,不希望自己因历史学习水平低而在同学面前丢人。而组长出于对自己组的认同,也不希望组内同学拖后腿。通过组内成员共同经营历史学习小组,激发他们的集体意识,从而提高整个小组成员的历史学习水平。我通过合理利用学生们的这些心理,达到同学间相互触动的效果。  

(三)自主纠错,促成学生自动  

我意识到,以前自己在课前的辛苦准备,左统计右斟酌,其实只是注重怎么“教”学生,而没有考虑怎样让学生“学”。其实质是没有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曾专门找来一些同学了解为何多次讲过的题目还会出错,其中很多同学都谈到,老师讲过后,改了个答案,认为就懂了,根本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调整了教学管理措施。在教师习题讲评的基础上,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错误情况,自主订正。在纠错本上,要求大家把订正的试卷(练习)种类、错误的选项和错误的原因、正确的选项和正确的理由,一一写出来。并且涉及到相关基础知识的,也请同学们列出来,甚至要求把教材页码也标出来。笔者这样提醒学生:纠错的要求就是请同学以“小老师”的身份,写给该题出错同学看的。当这题原本搞不清的同学看了你的阐释文字弄懂了,我们同学也就真正订正好了这道题。我这样要求,一是希望督促同学们课后真正去整理和订正,做到自主学习,第二,也可以了解同学们掌握的程度,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一开始,有些同学做的不到位,存在着应付的情况。我就拿出做的比较好的纠错记录,作为范例,来激励广大同学。另外,根据同学交上来的订正情况,经过认真仔细的二次批阅,我也发现了很多问题,趁机也加强了与同学们的交流。比如看了学生的纠错本,才发现有很多问题我认为已经讲清楚了,学生其实没有真正弄懂;有些问题学生以为自己听懂了,可一写出来,我一看就知道没有真正掌握,有些甚至还有科学性错误。通过让学生自主纠错,可以督促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自主学习,完成学生自己“动起来”的过程。我还可以针对个别同学纠错本上出现的个别问题,再作个别化交流。很多同学和我单独交流后,感到幸亏老师叫自己来,才有了收获。学生感受到了老师责任心的同时,也多了一份对自己的高要求。以后的自主订正作业,我明显感觉到质量越来越高。  

四、反思与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古人云,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于渔。教师不应只立足于“教”,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还要引导学生“会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如蒙氏教育的创始人蒙台梭利所说的那样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看来要上好历史习题讲评课,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并更好掌握“学习金字塔理论”。教师只有自觉的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地参加合作学习,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才能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参考资料  

                                   

『1』       青少年自我管理及自我教育网  20100608日 “学习金字塔理论  

2』《历史教学课例分析》 赵亚夫总主编 齐渝华 石蔷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文章录入:周玉梅    责任编辑:徐宪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无锡市堰桥中学